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。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。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明确了“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”。按照“类型教育”的定位发展我国职业教育,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的关键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:
“层次教育”定位矮化、歧视职业教育我国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。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》提出,要“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,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”。2014年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提出,“到2020年,形成适应发展需求、产教深度融合、中职高职衔接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,体现终身教育理念,具有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”。然而,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却不高。尤其是近年来,中考后的“普职分流”,俨然成了“普职分层”,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被“分层”到中职学校,产生严重的教育焦虑。为让孩子考出更高的分数,能够进入普高以及今后上本科院校,不少家长就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学习,由此导致孩子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沉重。
职业教育之所以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,根源在于进入21世纪以来,随着高等教育扩招,我国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“层次教育”与“兜底教育”。所谓“层次教育”,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低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教育层次;所谓“兜底教育”,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,让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有学可上。“层次教育”“兜底教育”的职业教育定位,不但让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,也使我国整体人才培养结构、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,成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直面的问题。
第一,职业教育被定位为“层次教育”,教育过度扮演“分层”功能。毫无疑问,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分层功能,从全世界范围看,高等教育阶段都会有综合性院校、职业学院、社区学院,进入不同院校的学生就一定程度上被分层。但我国教育对学生的分层却提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了。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采取普职分流模式,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。由于职业教育被定位为“层次教育”,“普职分流”就演变为事实上的“普职分层”,加之中考是通过学生考试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录取,就出现“高分进普高,低分进中职”的分流格局。“层次教育”的定位,让职业教育成为低人一等的教育,进而也就让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,被视为是失败者。这样的教育从本质上不是促进每个学生更好的成长,而是把学生分为“优生、差生”“学霸、学渣”“成功者、失败者”。
第二,在“层次教育”定位下,职业教育怎么发展都是“兜底教育”“差生才接受的教育”。我国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在评价初中和高中办学质量时,一直有升学率这一指标,如用普高录取率评价初中办学;用本科率、重点本科率评价高中办学。设立这一评价指标的底层逻辑,就是进普高、本科院校的是成绩更好的学生,进中职、高职院校的是成绩差的学生。这一评价指标,不但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升学竞争,而且也强化了家长和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差的认识。继续按照这一定位发展职业教育,不论我国怎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,扩大教育资源,都无法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,因为总会有学生被分层到职业教育,被贴上“差生”的标签。这也直接影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。2021年,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了一组数据: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,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。如今,高职的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%以上,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20%左右。[1]如此投入水平,显然会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、课程建设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,也就难以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。而且,为解决缺乏办学经费的问题,有的职业院校还直接与企业合作或通过中介机构,以实习为名,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在工厂流水线上做简单的操作工,收取“人工费”。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,但一直尾大不掉。[2]这严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,也败坏职业教育的形象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进职业学校,根本学不到任何技能。
第三,职业学校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,去“职业教育”严重影响我国人才培养。“普职相当”是我国发展教育的基本战略,而这一战略遭遇质疑。当前,不少地方的家长都呼吁提高普高录取率,减少中职招生,让更多学生能进普高。近年来的两会上,都有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提出提高普高录取率,或者“取消中考,普及普通高中,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”的建议,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。[3]而这存在两方面问题。
一方面,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早已经不是5:5,即舆论广泛关注的“一半学生进中职”。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,2020年,我国普职招生比为57.62%:42.38%,普职在校生比为60.04%:39.96%。也就是说,普职比已经为6:4左右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教育数据,2021年,我国普职招生比为64.92%:35.08%,普职在校生比66.51%:33.49%。当前,普职比已经是6.5:3.5了。可家长对这样的普职比依旧不满意。那么,把普职比提高到7:3或者8:2,家长就会满意吗?因为还有30%、20%的学生会进职业学校。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家长表示,普职可以分流,但不能“强制分流”,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。但提高普职比根本解决不了这一问题。因为我国中考录取是按招生计划进行,只要有中职的招生计划,就必定会有学生去中职,对于不愿意去中职的学生,就会有强制意味。2022年,北京对部分普通高中实行“登记入学”招生改革,[4]即由学生申请登记,学校直接按申请学生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录取,不需要考试。此举被认为给学生进普高创造更多机会,但是却没有改变普职分流的现实,“登记入学”不成功以及中考分数没有达到普高录取线的学生,还得进中职学校。
——石家庄家教网
------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