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怕拒绝
越活越卑微的人,越害怕拒绝别人,因为这种人渴望在他人那里得到认可,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。
这种人很容易把自我的价值和自我意义忽略掉,会习惯性地讨价他人,从而活得越发卑微。
生活中,那些活得自卑的人,往往属于“讨好型人格”的人!
他们很害怕去麻烦别人,但是当别人找他帮忙的时候却不懂拒绝。
例如:同事要请假想请你帮助接手一下他的工作,虽然你手头上也有一堆活等着你去处理,但你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他。
为了估计所谓的同事情谊,你甚至为此熬了一夜的通宵才把活干完。
但当这种人获得别人的帮助时,自己心里总觉得过不去,觉得承担不起别人的恩情。
所以,这种人害怕拒绝别人,又害怕得到他人照顾的人,就是典型的“讨好型人格”的人。
青年作家蒋方舟在《奇葩大会》上坦言,她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。
蒋方舟做事总是小心谨慎,总是习惯性照顾别人的情绪,不会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。
她好像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,不会去跟他人争吵,非常害怕起冲突。
久而久之,蒋方舟发现,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,她将真实的自我隐藏了起来,而且已经不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负面情绪了。
之后,蒋方舟一个人在东京待了一年,在这一年她很少上网,身边也没有认识的朋友,她不需要在乎别人的评价。
她终于治好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,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不再惧怕他人对自己的看法。
其实,讨好型人格的本质就是低自尊,这种人只会越活越卑微,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。
因此,我们千万不要害怕拒绝,不必处处讨好他人,别让讨好型人格,毁了你的一生!
▲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害怕改变
生活中一定会有很多拒绝改变安于现状的人。
他们拒绝改变,拒绝接触新事物,其实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,他们也缺乏判断趋势和未来方向的能力。
我有一个邻居,工作了10多年,工作地点和岗位一直都没改变。
我们时不时会调侃他,“你工作了10多年,工资很高了吧,否则也不会一直干下去。”
他每次的回答都是,“没有啊,工资变化不大,工作又累,领导又不好相处……”
我反驳他:“那你为什么一直都不跳槽,换一家公司不好吗?”
他给我的回复大概的意思就是,年龄越来越大了,其他的事情也不会干,做这份工作那么多年了很熟悉,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吧。
其实,说白了他就是那种习惯性以“我不会”、“我不行”等借口来拒绝改变现状的人,而且越活越卑微。
殊不知,有时候自己拒绝改变往往会失去更多可能让自己变好的机会。
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犯错,害怕别人嘲笑,害怕被拒绝而拒绝改变,拒绝提升自己。
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,都是在不断犯错这个过程中进行的。敢于尝试,敢于犯错,是一个人从菜鸟到高手的必经过程。
接受犯错是我们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步,我们才不会拒绝成长,也不会拒绝挑战自己。
著名企业家扎克伯格认为,如果停滞不前,拒绝改变,那么就一定会失败。
拒绝改变的人,喜欢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,所以他们害怕与外界接触,从而失去适应力,最终会活得越来越自卑。
贬低自己
一个活得卑微的人,才会轻易自暴自弃,习惯性贬低自己。
他们看待任何事物都会有一种悲观的心态,稍微有些不如意就想着放弃,对自己缺乏信心,对生活也缺乏热情。
自卑的人,经常会给自己的能力下定论,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底气,前怕狼后怕虎。
自卑的人,习惯性拿自己昨天的能力去衡量今天的水平,给自己画地为牢,长此以往就会萎靡不振。
自卑的人,常常怀疑自己,跟别人竞争的时候,很容易会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
很认同一句话,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,凭什么要别人看得起你?
因此,我们不要贬低自己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不必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。
长期贬低,会打击人的自信心,扼杀人的独立精神,使人找不到目标。
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之间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,机会或资源,而是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。
马云之所以能够从英语老师变成互联网大佬,能够创立阿里巴巴,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。
俞敏洪在一次访谈中,谈及了他对马云的理解并且总结说:
“马云之所以厉害,是源于他强大的自信力,然后他能够说服身边的人,并且带动身边的人!以至于马云才能有今天的成功!”
确实是这样,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初,马云为了能拿到融资四处碰壁,但他没有气馁,反而越挫越勇。
阿里能有今天的成就,跟马云的自信是分不开的。
所以,不管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不管是否暂时落后他人,我们都不要贬低自己,不要丢掉应有的自信心。
有以上三种迹象说明一个人越活越卑微,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!
|